時間: 2020年11月21日 16:01 | 作者:朗依制藥 | 來源: 醫藥資訊| 閱讀: 92次
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即將來臨。你,即將為人父母。興奮之余,有一組數據你一定要知道: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 ,其中,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相關專家預計,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中國在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的同時,由于新生兒基數的變大,再加上拼二孩的高齡孕婦早產發生率更高,早產兒的數量或將在未來的幾年出現階段性增加。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
世界衛生組織呼吁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加強相關研究,采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每一個新生兒,都是一條寶貴的小生命,都維系著一個家庭的莫大期望。作為首批“省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濰坊市醫學會和婦幼保健協會新生兒專業主委單位,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堅持用心用愛全力護佑新生兒的健康,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生命贊歌。
今年是該院新生兒科組建20周年。在“世界早產兒日”到來之際,記者近日走進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對該院新生兒科進行了專訪。
數不清的危重癥新生兒在這里起死回生,數不清的家庭在這里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在這里創造,一次又一次的感動在這里上演。
這里就是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2000-2020,彈指一揮間,新生兒科已走過20載,從一窮二白的小科室發展成為山東省省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近日,記者再次走進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解開20年來這里砥礪前行,不斷進取的發展密碼。
承載大愛 呵護新生的20年
在濰坊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助理兼新生兒科主任張成元教授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幅極富年代感的牌匾,這幅牌匾是20年前一個名叫小龍的患兒的家長送來的。20年過去了,科室數次搬遷,但張成元一直將它珍藏至今。
對整個新生兒科來說,這幅牌匾不僅是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妙手回春的感恩,更是新生兒科20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歷史見證。
這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盡管小龍早已長大成人,成為一名大學生,但新生兒科和小龍之間的聯系從未中斷過,從小龍入院的那一刻起,這份愛就從未停止過,迄今已經延續了20年,這份愛也同樣播撒在每個來這里治療的寶寶身上。
2017年1月24日,一個名叫燦燦的早產兒由外院轉入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燦燦的母親胡女士懷孕10次才生出燦燦這一個孩子,新生兒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精心救治。在全力照顧的同時,護士們自發為燦燦寫了一本成長日記,無論白班還是夜班,只要參與過護理的護士都會在日記中以孩子的口吻記錄她在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近3個月的治療情況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燦燦在新生兒科一共住院97天,護士們記錄下近3萬字的147篇日記。
醫護人員把愛寫進日記里,患者家屬把感恩刻在牌匾上,這種和諧的醫患之情成為濰坊市婦幼保健院一道美麗的風景。
2017年3月,新生兒科來了一個名叫航航(化名)的小病號,他的母親已經49歲了,他在母親腹中只待了27周零1天。出生后,僅有0.95Kg的航航同時有13種病癥,在漫長的救治過程中病情反反復復,家人心力交瘁,曾三次想放棄治療。然而,新生兒科的專家團隊沒有放棄,他們多次耐心向家長解釋溝通,勸說家長樹立信心。經過50多天的治療,航航終于康復出院。在航航1歲生日的時候,一家人帶著他回到醫院看望醫生護士叔叔阿姨們。一到這個曾經絕望和希望交織的地方,媽媽涕淚交加:“寶貝,你福大命大來到了這個醫院,你這條命就是這里的醫生護士給的!”
在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在這里,一個又一個的家庭從絕境邁向新生。在新生兒科辦公室的墻上,層層疊疊的錦旗掛滿了墻壁,這是在醫患攜手跨過一道道生死關口的戰斗中,醫患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的醫患情、戰友情!